资讯中心
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设计方案
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在人为创造的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离体器官、组织或细胞置于培养基内,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,进行连续培养以获得细胞、组织或个体的技术,主要是在组培实验室内进行。
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设计时与一般实验室的主要区别是要求无菌,要能避免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因素的影响。
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选址要求
新建组培室最好选择在空气清新、光线充足、通风良好、环境清洁、水电齐备、交通便利的地方,避开各种污染源,以利于组织培养的顺利进行,降低培养过程的污染率,培育出优质试管苗。
也可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房舍,按照组培室的要求改造成组培室,做到因陋就简,既能开展研究和生产工作,有不花费过多。
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设计方案:
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按照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洗涤灭菌室、准备室、培养室、无菌操作室、缓冲间等不同的分区,这些是组织培养实验所必须具备的。各实验室设计规划方案如下:
1、洗涤灭菌室
功能:
完成各种器具的洗涤、干燥、保存、培养基的灭菌等。
设备:
水池、落水架、中央实验台、高压灭菌锅、超声波清洗器、干燥灭菌器(如烘箱)等。
设计方案:
洗涤灭菌室根据工作量的大小,一般将其面积控制在30~50m2。
在实验室的一侧设置专用的洗涤水槽,用来清洗玻璃器皿。
中央实验台还应配置2个水槽,用于清洗小型玻璃器皿。
准备1~2个洗液缸,专门用于洗涤对洁净度要求很高的玻璃器皿,地面应耐湿并排水良好。
2、准备室(又叫化学实验室)
功能:
进行一切与实验有关的准备工作:完成所使用的各种药品的贮备、称量、溶解、器皿洗涤、培养基配制与分装、培养基和培养器皿的灭菌、培养材料的预处理等。
设备:
准备室应具备实验台、药品柜、水池、仪器、药品、防尘橱(放置培养容器)、冰箱、天平、蒸馏水器、酸度计及常用的培养基配制用玻璃仪器等。
设计方案:
准备室最好有20㎡左右。
要求宽敞明亮、以便于放置多个实验台和相关设备,方便多人同时工作;同时要求通风条件好,便于气体交换。
实验室地面应便于清洁,并应进行防滑处理。
3、培养室
功能:
对接种到培养瓶等器皿中的植物离体材料进行控制条件下的培养,无论是研究性实验室还是生产性实验材料进行培养的场所。
设备:
培养架(控温控光控湿)、摇床、转床、自动控时器、紫外灯、光照培养箱或人工气候箱、生化培养箱、边台实验台用于拍摄培养物生长状况,除湿机、显微镜、温湿度计、空调等。
设计方案:
培养室约需10~20㎡,培养室的大小可根据需要培养架的大小、数目、及其他附属设备而定,其设计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节省能源为原则。
培养室基本要求是能够控制光照和温度,并保持相对的无菌环境;为满足植物培养材料生长对气体的需要,还应安装排风窗和换气扇等培养室的换气装置;为节省能源和空间,应配置适宜的培养架,并安装日光灯照明。
4、无菌操作室(接种室)
功能:
主要用于植物材料的消毒、接种、培养物的转移、试管苗的继代、原生质体的制备以及一切需要进行无菌操作的技术程序,是植物离体培养研究或生产中最关键的一步。
设备:
紫外灯、空调、解剖镜、消毒器、酒精灯、接种器械(接种镊子、剪刀、解剖刀、接种针),实验台、和搁架,还有超净工作台和整套灭菌接种仪器、药品等。
设计方案:
接种室宜小不宜大,一般10~20㎡即可。
要求封闭性好,干爽安静,清洁明亮,能较长时间保持无菌,因此不宜设在容易受潮的地方;
地面、天花板及四壁尽可能密闭光滑,易于清洁和消毒;
配置拉动门,以减少开关门时的空气扰动;
为便于消毒处理,地面及内墙壁都应采用防水和耐腐蚀材料;
为了保持清洁,无菌室应防止空气对流。
接种室要求在适当位置吊装 1~2盏紫外线灭菌灯,用以照射灭菌。
最好安装一小型空调,使室温可控,这样可使门窗紧闭,减少与外界空气对流。
5、缓冲间
功能:
进入无菌室前的一个缓冲场地,减少人体从外界带入的尘埃等污染物。工作人员在此换上工作服、拖鞋,戴上口罩,才能进入无菌室和培养室。进入无菌操作室前在此更衣换鞋,以减少进出时带入接种室杂菌。
设备:
1~2盏紫外灯、水槽、实验台、鞋帽架、柜子、灭菌后的工作服、拖鞋、口罩。
设计方案:
缓冲间需3~5㎡,可建在准备室外或无菌操作室外,应保持清洁无菌;
备有鞋架和衣帽挂钩,并有清洁的实验用拖鞋、已灭菌过的工作服;
墙顶用1~2盏紫外灯定时照射,对衣物进行灭菌。
缓冲间最好也安一盏紫外线灭菌灯,用以照射灭菌。缓冲间的门应该与接种室的门错开,两个门也不要同时开启,以保证无菌室不因开门和人的进出带进杂菌。